延安新区建设五周年系列报道之四
(生态新区篇)
4月的和风吹醒了沉睡的万物,大地一派勃勃生机,延安的沟沟峁峁也都披上了一层轻薄的绿纱,漫山遍野的五彩花朵开得的格外喜庆,似在庆祝新区五周年的生日。
五年来,延安新区按照“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发展定位,坚持动员各方力量大规模科学造林,逐渐形成了湿陷性黄土综合治理的延安范本,全城“绿网”体系的优化也初具规模,生态结构更加科学宜居,公园城市的画卷正徐徐打开。
黄土治理的延安范本
上山建城怎么可能?黄土高原地质灾害频发,建了能长久吗?一晃眼五年过去了,曾经的质疑声仿佛就在昨天。
2017年1月11日,由我市承担的“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黄土丘陵沟壑区(延安新区)工程建设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在北京通过了由科技部组织的专家验收。在当天的验收会上,、王铁宏等国家权威专家(其中包括1位院士、5位国家勘察大师)组成的验收专家组一致认为,该项目的研究成果不仅为延安新区的工程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还将为全国黄土丘陵沟壑区工程的总体规划、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利用、环境保护和整治提供积极的示范作用;延安新区项目示范效果明显,为国土空间综合利用的全新模式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具有重大的社会效益和工程实用价值。
新区管委会总工程师高建中介绍,从2013年10月一期岩土工程基本完工以来到2017年3月,经过41个月的严密观测,填方区工后沉降总体好于预期。国家勘察大师郑建国表示:“延安新区岩土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比预计的要好。”
“城镇化是历史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平山造地是一个新的发展思路,延安应该是一个创新。”2015年4月27日,在兰州大学召开的“2015年地址灾害与防治战略学术论坛”的院士讨论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地质研究所原所长王思敬说。
全城 “绿网”全程游
穿过老城区密集的车流,沿着尹家沟快速通道飞驰。一路上,黄绿相间的绒毯生意盎然,纵向的四排行道树上挤满了嫩芽,远处山坡上的新绿带着春天的气息扑面而来。
“通过在市政道路两旁各栽植两排行道树,让每条道路都形成‘一树一路、一路一景’沿途景观,同时利用绿化带把人行道与车道分离开,让自行车和人在绿阴中行走,随时随地体验生活在全城‘绿网’中的惬意。” 新区项目办负责工程管理的干部孙楠向记者介绍。
截至目前,新区北区一期路网共30余条,其中尹家沟、杨家岭、核桃树塔道路绿化已于2015年底完工,杜家沟连接线、东方红大道、中环大道及志丹路等十四条城市道路绿化于2016年底实施完毕。目前共计完成各类乔木栽植84个品种42400株,完成各类球形植物29个品种13945株,完成灌木、地被46个品种385000平方米,完成道路绿化共计约28.7公里。另有8条市政道路的绿化项目也于2017年4月开工建设,预计年底完工投用。 桥沟、尹家沟、杨家岭、小沟、杜家沟、核桃树塔沟、北山等高边坡区域已完成种植累计6000余亩,主要栽植树种有油松、侧柏、金叶榆、火炬、连翘、紫穗槐等。
行走林荫下,人在画中游。随着全城 “绿网”的不断延伸,延安新区将成为一片绿的世界、花的海洋,延安人民也将全程体验花园城市带来的诗情画意。
地上地下打造生态新城
新区建设就是要为延安人民创造一座公园化、园林化的现代生态城市,让市民享受‘开窗见绿、出门见园’的居住环境。作为全城“绿网”优化载体的慢行交通网络,由依托城市道路的慢行道路、环新区山体公园和城市公园内部的慢行道路、开放街区内部慢行道路构成,其中依托城市道路的慢行道路总长度约153公里,环新区山体公园和城市公园内部的慢行道路总长25.35公里,开放街区内部慢行道路总长度约50公里。
地上生态是看得见的美景,地下生态却是城市景观的生命线,处理好地下生态问题是地上生态持续长久的生命保障。从地上到地下的每一步,延安新区都在积极探索,“水不下山,就地利用”,是新区生态建设的一条重要原则。 目前,新区初步建成雨水管网68公里,污水管网68公里,给水管网70公里,中水管网54公里,热力管网35公里,电力管沟64公里,通信管网64公里,燃气管网50公里,照明工程已通车道路全部完成,建成投入使用给水加压泵站2座。
站在贵人峁观景台,环顾四周,延安新区好似衬托红色革命圣地之花的一枝蓬勃绿叶,像黄土高原上冉冉升起的一颗璀璨明珠,充满了生命力和吸引力。让我们共同期待一座公园城市的成长。
记者/谷嫦瑜 实习生/高小娥
编辑/王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