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井如此多娇
引无数专家竞折腰
若要知原委
需随小编来一次“金川沙井文化”之旅
安特生
1924年,一位被誉为是“中国考古学创世纪的拓荒者”、“仰韶文化之父”的瑞典地质学家、考古学家安特生,在结束了洮河流域对马家窑、半山、齐家、辛店、寺洼等史前各遗址的发掘之后,8月初,抵达沙漠绿洲小县——民勤。安特生考察了民勤地界上的众多遗址,期间曾西进至金川三角城遗址(今天的金川区双湾镇三角城村)进行考古试掘,由此揭开了金川三角城遗址考古发掘的先河。
一年后,在他的考古学著作《甘肃考古记》中对中国西北地区的史前文化分期的时候,把在民勤发现的这一文化类型定位沙井期,属于甘肃史前文化的最后一个时期。
安特生在1934年出版的《黄土的女儿——中国史前文化研究》记载:“在三角城(可能属于沙井期)的围墙外面,往西约150米,在地势稍高并布有砾石的地面上,我发现了新石器时代的陶片和石器。这些发现物盖住的地方为居住遗址特有的黑土。”(这是河西走廊首次发现新石器时代文物的记载)
①安特生
② 安特生工作照
民国时期
20世纪40年代,受安特生的影响,中国考古学家不约而同地关注过沙井文化。
西北科学考察团
从1944年开始,、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中国地理研究所等机构联合组成西北科学考察团奔赴甘肃,进行科学考察活动。1945年8月至9月间,西北科学考察团历史考古组成员夏鼐、阎文儒等在镇番(今甘肃省民勤县)、永昌(今甘肃省金昌市金川区)进行沙井文化考古调查。在金川区除考察三角城遗址外还发现了蛤蟆墩墓群。
① 夏鼐
② 阎文儒
西北地质调查队
1948年5月,、北平分所、兰州分所联合组成西北地质调查队。前往西北考察,在民勤县,裴文中一行考察了安特生发现的全部遗址,并首次提出“沙井文化”的命名。
裴文中
三角城遗址作为西北边陲的一处古遗址,在动荡不安的民国时期,先后吸引了三批国内顶尖级考古学家造访,进行实地调查,这在中国考古学史上是不多见的。
甘肃省博物馆文物工作队
1979年3月至1981年10月,甘肃省博物馆文物工作队(即今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委派蒲朝绂、赵建龙以及武威地区展览馆宁笃学一行三人,对三角城城址、蛤蟆墩墓群进行复查。并对三角城遗址西岗墓群和柴湾岗墓群进行了大规模考古发掘,共清理墓葬568座,出土文物1982件。这一时期对金川区三角城遗址的考古发掘,是沙井文化发现、命名半个多世纪以来,第一次科学意义上的考古发掘。
河西史前考古调查队
1986年9月,北京大学考古系与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合作,组建“河西史前考古调查队”,先后前往民勤县火石滩遗址、柳湖墩遗址、金川区三角城遗址实地调查。
1981年,三角城遗址被甘肃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特别策划|微信版蝴蝶展,打开会有蝴蝶飞出!
如假包换!带你探寻金川三千年历史的秘密
来源|金川区博物馆
紫金家园·西部花城
中国镍都·活力金川
长按,识别二维码,快速关注
(旅游咨询请留言)
(游记、照片欢迎投稿)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