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类招生的全称应该是按学科大类招生,是指高校将相同或相近学科门类,通常是同院系的专业合并,按一个大类招生。学生入校后,经过1~2年的基础培养,再根据兴趣和双向选择原则进行专业分流。大类招生是相对于按专业招生而言的,是高校实行“通才教育”的一种改革。按大类招生是高校根据我国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做出的教学改革,并不是相近专业的简单归并,而是涉及到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方式方法的一次深刻改革,是学校教学改革的深化和发展,也是学校进行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
大类招生政策坚持以“厚基础,宽口径”为原则,所谓厚基础,就是强化做人(人格素质)的基础和强化做事(职业能力)的基础。所谓宽口径,就是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地方、行业经济结构变化为依据,以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为重点,突破单一学科式设置模式,实行按大类专业招生,小专业(专门化)施教,设置柔性专业方向。
大类招生的几种模式
1、按学科招生
现在我国高校按学科招生比较普遍。,本科专业的划分以及所属学科。按学科招生的模式将相同或相近学科划归一个大类招生,其中包含了几个专业。以前招生按“专业”招,现在很多院校已经是按“类”招生了,这样考生选择一个类,等于同时选择了几个专业。新生在入学后进入一个学科大类学习,经过专业基础的学习后,再确定各自专业的具体方向。
2、按院系招生
按院系招生的高校,一般是一个学院或系,按一个或几个大类招生。如:数学科学学院按“数学类”招生、法学院按“法学类”招生、新闻与传播学院按“新闻与传播学类”招生。又如:北京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按三个大类进行招生,分别是“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工商管理类”和“经济学类”,这种是一个学院按几个大类招生。学生们可以通过对学科、专业的学习和了解后,结合自己的兴趣、特长、成绩等,再在院系范围内选择专业。
3、按“基地班”“实验班”模式招生
近年来,部分重点大学以“基地班”“实验班”的形式进行招生,这种模式也是考生和家长比较熟悉的。如北京大学“元培计划实验班”、清华大学的“人文科学实验班”“社会科学试验班”等都是以实验班的形式进行大类招生。除此,浙江大学的“工科试验班”、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双语实验班”、北京科技大学的“理科试验班”等都是以这种形式进行大类招生。
“大类”报考的好处
据了解,“211工程”院校中实行按大类招生的学校已经达到一半以上,很多一般本科院校也逐渐开始实行按大类招生。按大类招生的院校数量逐渐增多,这对考生选择专业、填报志愿是有一定好处的。
1、利于确定专业,减少盲目
在高招咨询中,一个出现频率较高的问题就是问学校“能否转专业?”事实上,由于专业选择不适合自己,大学提出转专业的学生并不在少数。按大类招生的好处就是可以减少因为对专业不了解而产生的盲目性。它的最大好处,就是把确定具体专业的环节推后。学生入学后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在充分了解专业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更适合自己的专业。
2、利于增加录取机会
按大类报考,表面上看报考的专业数量少了,而实际上考生选择一个类,就等于选择了几个专业,相当于增加了对专业的选择机会。另外,一些非按“大类报考”的专业,还要考虑专业级差问题。而按大类填报志愿,一个大类内部的专业级差就不存在了。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录取的机会,缓解考生的压力。
3、增加院校内专业办学竞争
浙江大学原招办主任程艺表示:“按大类招生以后,我们看到一个非常可喜的变化,比如说同学们要选专业,就得要琢磨,一个是我的兴趣爱好,一个是我将来的职业选择,还有是这个学科的力量,这个学科的老师上课精吗?对我有帮助吗?我喜欢吗?这促使他加强了对专业的重视度。同时,老师们也不能怠慢,老师为了让同学们喜欢他的学科,就得好好地建设,就得研究他们的培养体系、教材师资上多下工夫,还要加强和建立与学生的感情,让同学觉得这个专业值得一选。假如同学们不选,这些专业就面临着被淘汰。浙大是不让老师按着牛喝水,强迫是不允许的。所以,谁也不愿意停办,所以就得把它建设好。”这也是一个学校内专业对学生资源和学校资源的竞争,一旦引入了竞争机制,就促使院校间有比较,有进步,使学生学习更有收获。
按“大类”报考注意什么?
1、认真阅读所报学校当年的招生专业目录
这里要提醒考生注意的是,即使是相同的招生大类,各学校旗下所包含的专业也不同。如厦门大学的“工商管理类”包括人力资源管理、工商管理、财务管理三个专业;兰州大学的“工商管理类”包含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会计学、旅游管理5个专业;而武汉大学的“工商管理类”则包括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物流管理、会计学、财务管理、旅游管理7个专业。所以,考生在报考时一定要认真阅读所报学校当年的“招生专业目录”,确定自己喜欢的专业是否包含在某“大类”之中,以免漏报、错报。
2、了解具体专业的课程设置和优势
弄清培养目标和优势方向是什么,避免在以后学习过程中走弯路。
3、了解将来的分专业情况
通过本科阶段的前1年半到2年学习,学生最终是要确定具体专业方向的。有的院校是双向选择,有的院校则要看学生的综合成绩来确定。如,北京邮电大学“电子信息科学类”,入学前两学年不分专业,在第三学年,按学生前两个学年大综合成绩和学生兴趣选择专业。如,北京科技大学的“能源动力类”和“经济学类”在分专业时,都需要考虑学生在校前一年半的学习成绩。
2017届考生福利来了!
2017高三复习规划及提分策略公益微课
隆重开播
扫以下二维码,拉您进群免费听课
扫以下二维码关注门道公众号
友情链接